快捷导航
只要老师有需求,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随时来校听课指导;供学生选择的社团多达30多种;师生有机会到国外入驻国外家庭,还能随班就读……这样的优质校就在家门口。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云岗地区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小学,有南、北两个校区。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所学校是在北京市深综改背景下,高校办附中附小的结晶。 学校前身是云岗一小和云岗二小,合并前两所学校都是百姓口中的“好学校”,这样的强强联手,再加上高校的优质资源,可谓是如虎添翼。 分析1500份征求稿 精准定位学校理念 首师大附属云岗小学的前身是云岗一小和云岗二小,两所学校有着各自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如今合并成一所学校。如何吸取两校的精华,形成适合于现在一所学校的学校理念是学校干部层最关心的事情。 合并初期,学校在制度上确立了寻求“最大公约数”,采取“承大同,调小异”的基本思路。经过首师大专家和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将学校核心理念、校训等方面的初步想法进行了归纳,设计了征稿启示,征求师生和家长的建议。没想到竟然回收了约1500多份征求稿。学校领导与首师大专家一一对稿件进行了认真阅读,反复分析、研究、提炼。最终将学校核心文化理念确定 “‘真•实’教育”,校训拟为“尚德求真、拓新务实”八个字。对“‘真•实’教育”的理解,学校校长张德江解释说,“真”包括爱护学生的“童真”、遵循教育的“本真”和教学追求“真知”、师生共做“真人”。“实”就是“笃实”的人生精神和“务实”的学习态度。 专家成同事 老师变了样儿 以往老师想听专家讲座,请专家听课诊断,需要跟校长沟通,校长再想方设法联系专家,并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从2015年云岗小学牵手首都师范大学后,高校专家到校指导的次数变多了,专家成了老师们的同事。他们一起备课、一起研讨,在专家听课、分析、引领的过程中,老师们成长着。 据学校书记吴凤英介绍,与首师大合作的两年中,首师大专家到校做讲座共计20余场,听课指导上百次,涉及专家200多人次。粗算下来,专家一周就要到校两次。如此频繁地与专家接触,最受益的要数老师了。 一位六年级语文老师就有切身的体会。她告诉记者,以往语文课在讲完一篇课文后会推荐作者的相关文章和书籍给学生,但是学生到底感不感兴趣,读没读老师不得而知,效果并不好。一次首师大专家给老师们支了一招,不能只罗列延伸阅读的题目,要给学生做简单的介绍,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讲到他们最感兴趣时停下来,这样留下一个疑问促使学生自己去看,这样才达到了效果。 专家不仅给老师们的一线教学提供锦囊妙计,还更新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一位四年级英语老师认为,现在的课堂更注重其真实性,不再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老师的教育教学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原来比较关注学生的写,现在在写的基础上,我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学校依托首师大建立了“三位一体”工作室,即专家、教研员和老师一起研修的模式。工作室包括学校文化、课程、学科、德育四个方面。学科组下还设置了语文、数学、英语和科任四个学科。工作室实行自愿报名,张德江一开始还有些担心老师会不会怕增加压力不报名,“没想到一个学科组就有二十多名老师报名,在工作室的带领下,老师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去年,学校被评为“京城教改创新领军小学”。 多彩活动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都有着个人色彩。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据学校常务副校长王超介绍,学校开展了包括艺术、体育、科技、棋类在内的30多种、90多个社团。他认为,这些课外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艺术素养和科学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主张拆除高墙,开放办学,请进更多的社会优质资源。目前学校正在开发校本课程,打算与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给学生普及无人机、导弹、坦克等方面的知识,带领学生走进资源单位,参观体验,邀请专家进校园给学生上课,开阔学生视野。 除了引进,学校还引导学生走出去,把课堂搬出教室。在假期作业上,老师们别出心裁,制定了学校特有的“我的多彩假期”任务小册子。今年1月,放寒假前夕,学校教学部门把各学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了整合,分年级设计了鼓励学生乐学、爱学、会学的多彩假期记录手册。 “手册强调学科整合,学以致用,实践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学习的趣味性。”王超说,手册包括假期阅读书单,运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假期故事,了解传统文化,生活中的图形,英语小报,做家务等内容,形式多样,涵盖各学科。通过任务手册的形式鼓励学生和家长走出校园和家庭,在生活中发现,到社会上去实践。 走出国门 培养世界小公民 学校办学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是优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师大附属云岗小学先后组织师生走出国门,开展国际教育比较研究,吸取国外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和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 今年寒假,30名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洛杉矶Butterfield Ranch Elementary学校开展为期12天的交流活动。第一次去美国的五年级4班学生高圣寒对“自由”和“纪律”有了新的认识。他告诉记者,与美国同学一起上课,虽然他们没有排排坐,也没有要求坐姿,看山去“散漫”的他们其实很守规矩,自觉性也强。这对他的触动很大。飞往美国时,他们都特别激动,在飞机上坐不住,影响了周围人。但在回国的路上,他们安静了,懂得了在公众场合的规矩。 同行的带队老师也收获颇多。作为语文老师,她表示,回国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她认为要树立大语文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规则就是规则要遵守,但是也要给学生的个性留出‘张扬’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流是在去年8月访学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老师们认为除了要向国外学习,也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出去,在国外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所以这次学生们还教授美国同学剪纸、编中国结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知识。 据悉,学校先后开展了多次的交流活动。2015年上半年和英国伍赛德学校建立手拉手关系。2015下半年与美国奇诺岗路德学校建立合作关系。2016年4月,马来西亚大使馆组织27所学校代表到校进行考察访问,随后应马方要求,与马来西亚柔佛州27所学校签署建立合作关系备忘录。“这些交流促使老师们用国际视野观察、思考教育教学,对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力的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张德江校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