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月29日中欧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后,中国于6月30日提交其自主决定贡献(Intended 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简称INDC),计划于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计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乐施会对中国的INDC表示欢迎,认为中国此举有助积极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落实。
就中国提交的自主决定贡献,乐施会国际联会气候变化顾问TimGore表示:“中国制定的减排目标和新能源发展目标意义深远。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主要经济体可以像中国这样迅速地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数百万人脱贫。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行动不仅具有开创性,也展现出了全球所需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力。”
中国在INDC中提到其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于2030年左右实现,而真正确定中国减排力度的因素,则取决于峰值所对应的具体排放量。为了确保本世纪内将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应尽快启动针对各国提交目标的评估工作,以明确各国的目标与2摄氏度目标之间的差距,加快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同时,乐施会也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提交的INDC是一个包含减排目标、适应、资金和技术的较为平衡的自主决定贡献。中国5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气候变化加剧了原本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贫困群体更是首当其冲,所受影响最为严重。帮助贫困群体应对气候变化,应该是整个国家适应工作的重点。香港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团队经理王彬彬强调:“我们期待中国在提交及践行INDC的同时,在国内加快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落实,特别是针对贫困的相关政策,在贫困与生态脆弱重合的地区制定专门的适应气候变化和扶贫政策,如设立专门的财政预算,进行特别的转移支付等。”
编者注:
1.乐施会一直以来从扶贫发展视角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自2003年起,在中国内地数十个社区综合扶贫项目中融入气候变化视角,帮助贫困社区适应气候变化。自2007年开始,乐施会在全球推行气候变化与贫困的倡导活动,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NGO伙伴一起推动出台惠贫的气候变化政策。此外,乐施会长期跟进联合国气候谈判,关注气候资金的落实,并从气候公正角度推动谈判取得积极成果,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受到保护。
2.自主决定贡献(INDC),源于2013年的华沙会议,即各个国家提交其自主的目标及承诺,以贡献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INDC的形式可以包括国家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定量目标、政策、规划以及项目等。
关于乐施会
乐施会是一个国际扶贫发展机构,旨在推动民众力量,消除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