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赖芸 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创办人,总干事。绿色和平前资深研究员。从事民间环保工作十余年。

 

依旧还记得自己读大学创办绿野协会的时候,曾信誓旦旦地说下了让自己都咋舌的话——“绿代表生命、代表爱、代表希望,野代表大自然。环保不是我的工作,不是我的爱好,而是我一生的事业和信仰。”从此,我走上了民间环保的漫漫长路。

大学时代,伴随着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和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的经历,怀着那份热爱自然的情怀,我自始至终对自然教育都有着特殊的情怀。大学毕业,为了更直接深入的应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和挑战,我选择加入绿色和平,开启了绿色和平在中国的污染防治项目——电子废物和水污染工作,让自己更加专业地去保护环境。自然教育的初衷只好兼顾着去做——工作需要去了北京,就在北京协助绿色营发展;工作需要到了广州,就在广州培育本土力量——我相信唯有坚持,播下的种子才能有发芽的一天。

 

鸟兽虫木的缘起

2008年大学生绿色营选择到广东南岭来开展自然解说员培训。我力荐了一批广州的环保伙伴参加培训,希望借此机遇发展绿色营在广州的本土力量。于是,有了鸟兽虫木的前身——绿色营广州小组。后来在伙伴们的努力下,活动开展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绿色营广州小组破茧重生,变身“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并发出“致力于华南地区的自然教育和生态保护”的愿景。

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以下简称鸟兽),由一群年轻气盛的青年志愿者创建的保育机构,如何得以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呢?

凭借着过去社团的经验,我想只有两点可以维系:人和活动。说到人,一方面要培养骨干,例如鱼头、小宇、靖子、黑豆是最早的骨干,要给他们创造及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成长,另一方面还需要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才能形成永续发展的力量。至于活动,无论规模大小,形式如何,都“逼着”团队定期地举办各种自然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及锻炼成长,唯有这样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为了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我申请了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ICS)的华南地区志愿服务支持项目计划的小额资助5000元,这点经费让鸟兽渡过了2年。然而,要真正汇聚本土力量发展起来,我知道必须尽快开展本土的自然解说员训练营,培养一批批的青年志愿者,从而汇聚成强有力的本土自然教育力量。

但这并不容易,2010年鸟兽打算举办广东首届鼎湖山自然解说员训练营。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却没能找到经费去资助这样的活动。最后,台湾荒野保护协会的徐仁修老师筹款资助8位荒野导师从台湾飞来广州,加上我、黄雍熙、阿水凑了8000元作为补充,让第一届自然解说员培训营得以勉强办下来。

第二年初春,我就开始逼着鱼头、小宇要想尽各种办法筹集经费。在大家到处“化缘”的努力下,鸟兽第二届黑石顶解说员训练营顺利开展。于是,每年一批又一批的本土新生自然解说员力量,让鸟兽的志愿者伙伴初具规模,鸟兽核心文化初步形成。

 

自然教育与生态保护的故事

愿景的实践

 

自然教育是日常的工作手法,它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环境教育(Environment education)与环境运动(Campaign for the Environment)的区别在于:

环境教育(自然教育)是将议题/知识传递给更多的普通大众,是发散性的,但听众本身可能只是了解/知晓这一知识/讯息,并不会有进一步的改变行动,而这一议题/事件也不会因教育而带来改变。

环境运动(Campaign for the Environment)则是将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议题/焦点上去推动改变找到某个事件/议题的关键点来撬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杠作用,促成议题/事件的改变。

这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只谈教育,不身体力行去改变;亦不能只有推动改变,而环境素质教育没跟上。

我想就是要透过自然教育推动大众身体力行保护自然生态——作为大自然的代言人,我们日常开展自然教育;而当面对生态破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奔走呼吁,身体力行地去保护生态环境,做到言行一致。如果一边开展自然教育,一边面对生态破坏行为时又无动于衷,这就失去了鸟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011年10月,我们的解说员前往南岭开展生态旅行,随即发现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开发,新修的公路直接把山体炸开,穿过了保护区的核心区。于是,我们多次深入调查、撰写报告、奔走呼吁,由此催生了“急救南岭”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有力的呼声,最终迫使开发商东阳光集团立即停工,并承诺复绿。

2012年,志愿者们留意到广东沿海地区的候鸟遭严重捕杀,特别是湛江雷州市纪家镇成了候鸟捕杀的重灾区。小宇和伙伴们便深入走访调查,绘制广东捕鸟地图,通过网络曝光捕鸟情况,得到了普遍关注。更多的NGO和政府单位参与进来,推动广东候鸟捕杀问题的解决。到2014年,雷州纪家镇的捕鸟情形有了大的转变,大规模的捕鸟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同时雷州市宣布其行政区域范围为禁猎区,禁止猎捕和破坏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存环境。

从2009年发起反对植物园兴建游乐场、房地产活动,呼吁保留城市自然空间,到2012年发起急救南岭行动,阻止开发商对广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南岭的进一步破坏;从2012年-2013年多次发起抵制萤火虫放飞活动,让更多人到自然中观赏萤火虫,到2013年发起粤鸟行动,在广东湛江、茂名等地区呼吁停止捕杀迁徙候鸟,鸟兽虫木成为广东环境保护的积极倡导者与行动者。

 

转型故事

从志愿者团体到非营利性组织

前几年的鸟兽虫木,是一个松散的志愿性团体,没有全职工作人员、没有资金来源,也没有成体系的项目或规划,一切靠的是大家对自然的喜爱。大家凭着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有限的时间,在鸟兽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毕了业的鼓励还未毕业的,遇到环境破坏议题就一起发力去推动改变。时光飞逝,早期参与的志愿者们转眼也毕业、工作,各奔东西,一些伙伴们,虽初心依旧,却力不从心

然而,我们也逐渐汇聚一些新的力量参与。这样的一种状态维持了鸟兽虫木的最初几年。为了鸟兽虫木可以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最早和社区伙伴(PCD)、与人公益基金会谈资助,希望他们能够帮忙支持鸟兽虫木的发展工作。也许是看不到鸟兽的稳定发展与长远投入的决心,资助无疾而终。然而,大学生和志愿者,始终不能作为鸟兽虫木在自然保育领域发展的主力军和舵手。我也看到了这种志愿者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2013年夏天,我辞去了绿色和平的全职工作,从北方回到南方。希望将自己十多年的环保经验和国际组织的经验带到鸟兽,在自然教育和生态保护领域能有所突破。于是,刚从国企离职的小宇和我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鸟兽虫木的发展工作上。

然而,要从一个纯志愿者团体转型到一个高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并不容易。小宇和我在机构发展和运营的部分都需要从零开始去设计和探索。活动模式、活动收费、成本核算等等,可以说是逐步去尝试和建立。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四处找寻各种可能性的基金会支持我们的机构发展和透过项目申请来维系我们的生活,希望我们的创业不会以失败告终。

我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探索自然教育和生态保护两者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急匆匆的想把各种计划和项目都摆入实践中去实现,一下子摊子铺得太开,结果做了许多之后,却发现这一切并不能维系我们的发展。

经过多次讨论与反思,我们开始走出公益项目的舒适圈,勇敢面对市场,在自然教育活动模式上做减法,活动数量上逐渐做加法,先从简单的活动的入手。

2014年初,我们终于迈出了亲子收费活动的模式,这也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这是很困难的一步,小宇、我和各位伙伴,经验全无,只有硬着头皮上,每个月的财政赤字,让我们倍感压力,最忙的一个月小宇就带了近十次活动,疲惫不堪,才学习和积累到些许经验。然而,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蜕变,让市场促进我们的活动质量,让参加者的反馈来检验我们的价值。唯有越多的公众参与,越多人的认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递自然保护的理念,同时,鸟兽才能以机构形式更持续地发展下去。

然而,这样一种依靠活动收费的运营模式,却让一些身为学生的鸟兽核心伙伴似乎并不认同,个别核心伙伴甚至感到困惑,仅看到个别活动的表象,就认为这种亲子导赏活动,不够深入,教育不够,而逐步选择淡出或离开,未能从一个更长远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当下的工作。

小宇忍不住给鸟兽伙伴们写了一封很感动的邮件:

“时间开始了,鸟兽就像蛰伏多年的蝉终于有了机会爬上树梢,正在痛苦而艰难地挣脱躯壳,它不能停下来挠挠痒,也不可能再钻回泥里,而且哪个冒失鬼碰它一下也可能一命呜呼。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受这些痛苦,努力挣扎,以换得新生。如今,鸟兽的伙伴越来越多,也逐渐积累了不少的愿力和资源,我们慢慢看到,多年前努力有了一些微小的成果。而且,公众对自然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同以往,我们的自然解说员炙手可热,许多人都找上门,我们的活动报名一抢而空,应接不暇。外部的机会与内部的积累同时发酵,时间开始了,是时候可以破土而出了。”

 

在伙伴们的努力下,自然教育和生态保育的模式今年开始稳步向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从2个全职工作人员,发展到6个全职、2个兼职的规模,机构的财政赤字正在缩短,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不再依靠基金会的资助。这样一种社会企业的模式会让我们更加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自然教育与公众参与的故事

之所以投身自然教育工作,是因为心怀一份理想,希望透过自然教育,能带领更多的普通公众身体力行来参与环保。如今,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和家长认同,有些已经开始来参与,这个理想正在慢慢走向现实,我甚感欣慰,并更加坚定自己的这份信念。

中国当前的许多环境议题,很多時候都局限于环境NGO小圈子范围内,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和公众支持的环境保护运动似乎并没有真正形成。在过去10多年的前线环保实践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和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普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基础和参与基础是环境保护成败的关键。

透过自然教育,让公众认识到本土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并鼓励公众行动起来,投身参与到环境行动,从而形成真正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让全民环保成为一种可能!

这样的改变,在参与鸟兽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群中已经出现,自然教育背后的行动力很快就凸显了。家长蜥蜴(自然名)在微信公众号撰文《红树林志愿者日记|蜥蜴全家总动员》,文章描述道:她和女儿参加鸟兽虫木的香港活动,探访了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在那里第一次亲密接触了神秘又有内涵的红树林,第一次对这种生态系统有了初次的美好印象。不久前,在看到鸟兽虫木的微信公众号上一篇题为《保护广州最后一片原生红树林》的文章后,蜥蜴马上申请做了志愿者。广州南沙坦头村红树林保育项目很快就启动了。当她告诉家人和孩子,周日不能陪伴他们,必须去南沙做红树林保育的志愿者时,孩子马上说:“我也要去,红树林里有小螃蟹,还有小鲨鱼的呢,我可以去帮忙!”就这样一家人默契地迈开了去南沙坦头村的步子。

 

读完蜥蜴的文章,我很感动,因为孩子们和家长们对待自然的那份爱是那么的纯粹,她们不问收获,不问得失,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为了自己喜欢的生物、自然去付出自己的努力。我相信有更多像蜥蜴这样的家长和小朋友,需要我们去携手,让她们亦能够有机会为保护自然做一些事情。鸟兽虫木现在的许多活动,都得到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喜爱,活动一发布,很快就被一抢而空。我们欣慰我们的活动被认可,但更看到我们的力量还很薄弱,没有办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唯有努力,并让更多的家长和家庭参与我们,相信有一天,自然教育的活动和影响力会遍地开花,犹如山坡上盛开出的那一朵朵耐寒的小野花一样,微小而坚韧,默默地让这个世界充满美丽与希望。

编后语:谨以此文,献给我们最可爱的鸟兽伙伴们。他/她们纯真可爱、充满理想和情怀,对大自然充满了热情和行动力,我很高兴能和他们一起工作,忠于理想,面对现实,勇往直前!

 

机构介绍:

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是致力于推动广东地区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非营利性组织。我们致力于自然解说的推广与培训、儿童自然教育,并关注广东地区的自然环境议题。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公众走进大自然,让更多的成年人与孩子亲近自然、喜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美与神奇,并能萌生出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微信公众号:鸟兽虫木(hinature_org)

网站:http://hinature.org/

 

*本文为LVNGO原创,作者:赖芸。如需转载,请保留此声明及原文链接,并完整转载,注明:本文转自“LVNGO”,微信公号(LVNGO02)。媒体合作请联系yanggc@ngocn.net。